时间:2019-10-24 10:27:00
在国家文物局的鼓励和指导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与到品牌授权的浪潮中,我国博物馆文创正在经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博物馆优秀馆藏资源通过与市场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探讨“IP化、生活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新文创模式。
关于博物馆品牌授权的行业交流也不断深入。从2018年起,我国博物馆以“互联网+中华文明”集体展团的形式连续两年在CLE中国授权展上展出;“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授权论坛、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峰会等重大活动相继举办,集中展示优秀文创作品和丰富的馆藏资源同时,吸引了众多专业被授权观众,促进了行业之间深度沟通和交流。
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邓超在第十一届中国品牌授权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强调文物资源授权能加快文物“活起来”,并为文化赋能为生活添彩。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邓超
邓超司长讲话全文如下:
9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2019全国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授权峰会,正式发布《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博物馆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构筑时代动能,促进质量发展,赋能美好生活的“超级IP”。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通过文物资源授权,开发更多兼具文化基因和市场属性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服务,使文物从物质层面的活化扩展到行为、精神层面的活化,全面融入群众生活、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为文化赋能,为生活添彩,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良好的基础。
一是文物资源授权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我国拥有博物馆超过5300余家,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总数超过1亿件(套),还有巨量民间收藏文物。这些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国家的“金色名片”,是开展文物资源授权的“富矿”。近年来,我们先后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快推进全国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馆藏文物数据资源总量已超140TB,3万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5千个博物馆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使文物所承载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数字资源的形式,衍生出更易于利用的新价值,极大拓展了文物资源授权的新空间、新领域。
二是文物资源授权具有良好的制度基础。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设计企业提升品牌培育意识以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品牌授权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的前提下,依托馆藏资源,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这是我国第一份专门引导馆藏文物资源向市场开放的政策文件,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实践意义。
三是文物资源授权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品牌授权是真正的体验式传播,可以让抽象的文化价值变得具象化,让扁平的符号变得立体鲜活,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与增值的过程。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实现为政策“松绑”,推动海量文物资源实现开放与共享,有利于文博单位和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发挥各自在资源、人才、市场、设计等方面的优势,打通资源、创意、市场全链条,共同开发高质量产品。
近年来,我们与腾讯、百度、网易、中国移动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引导一大批文博单位实施文物资源、品牌资源授权,培育“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创意”等新兴产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种类超过4万种,收入超过40亿元。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文物资源授权必将带来文物“活化”利用的重大变革,必将提增文物资源释放的“加速度”。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经济社会如何变迁,文物保护利用始终是一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伟大事业。
在文物资源授权开发文创产品和文化服务过程中,我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坚持文化定位。要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研究文物的深厚蕴含,把文物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人文品质和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将其融入、延伸至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滋养教化作用,体现价值追求,展现精神气质,坚定文化信念,浸润人们心田,潜移默化激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追逐梦想的蓬勃激情,更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要坚持品质发展。文化滋养生活,美好生活必然是诗意的高品质的生活。要严防重形式呈现,轻价值内涵认知,拒绝轻浮低俗代替价值欣赏和精神追求。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扬 “工匠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文化品牌引领,推出高品质的文物IP精品,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启迪心智、传承文明。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将文物博物馆创新性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上,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增添生活乐趣,营造生活情境,引领生活美学,让我们更好感知美、享受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
当今社会,文物行业与各行各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形成紧密相联、开放包容的“行业共同体”。主席多次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开放是文物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始终本着守正创新、开放合作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多层次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支持。
一是以文物资源释放支撑开放。加强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等成果运用,指导文博单位按照《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要求,进一步梳理馆藏文物资源家底,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有序向社会开放文物资源,释放馆藏文物资源活力。同时,做好文物资源、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提炼挖掘等基础工作,加快文物数字资源建设,为文物资源授权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最近发现我们的企业和文博单位在授权过程当中有一些不是很顺畅的地方,原因在哪里?把宝藏大门打开,企业走进来,发现乱花渐欲迷人眼,很难找到切入点,对文博人讲他们长期做研究,他觉得是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但是企业不能掌握,在寻找契机和发掘的时候有难度。
有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文化因素分析法,把一个文物呈现的不同的信息分门别类区别开,文化因素是我们要提取的去应用的文化要素。比如历史中有个融合期,就是中原和地方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在一件文物上,这些作为考古学家可以分辨,但是厂商来说就很难。对于这种授权目前单一的浅层次的授权向深层次的授权,从价值发掘道路延伸,让企业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才发现人家已经在那里了,而是我们博物馆掌门人变成一个带你看资源欣赏资源的引路人,减少合作追的磨合期。
二是机制政策创新推进开放。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范围广、难度大,涉及大量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今年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把开放的理念贯穿于文物制度设计工作始终,加快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配套措施,从政策上破除文物博物馆单位不想干、不敢干、不能干的思想藩篱、制度障碍,推动文物博物馆单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加主动向社会开放共享文物资源。
三是以市场需求引领开放。馆藏文物资源授权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我们将更多地倾听群众需求,倾听企业诉求,倾听市场声音,在为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责任,维护市场环境,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利益。支持文博单位与社会各界加强行业合作,促进“品牌+品牌”的联手,打通文物资源信息互联互通渠道,共建文化创新创意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面向社会推出更多艺术性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生活需要群众需求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更好为文化赋能,为生活添彩。
不谈文化,何以中国?以中华文化之基因,塑造新时代美好生活,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文博人,与在座各位企业家共同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